本文主要聊聊员工激励股权法律文件背后的东西,供创业者们参考:
一、好心要做成好事
创业企业做员工激励股权,初心是团结、激励员工参与创业,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创业企业在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实施全面、具体的员工激励股权方案后,创业团队反而散了,硬是把喜事办成了丧事。
自视过高是人的天性,比较后产生失落是人之常态,期权分配不公则会火上浇油。因此,期权分配应考虑员工真实贡献,让大家至少感觉公平。在核心创业团队之外,期权分配尽可能保密。事先与员工思想沟通,预预热,暖暖场,让员工感觉到创业企业对他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认可,也让员工理解创业企业对他长期共同参与创业的预期。
二、 慎重发放
知道大多数药物无效,才称得上是好医生。
激励股权,也不是一激就灵,须慎重发放。请考虑:
1. 发放对象
有的创业者看多了明星企业全员持股的传说,也想依葫芦画瓢。
期权是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对于大多数普通员工而言,“初创”企业的激励股权对他们太遥远,看得见的价值有限,激励作用也就有限。大家又都有买车、买房、养娃的现实需求,给他们发看得见摸得着的工资和奖金,比发激励期权来得实在。只有那些有长期创业心态,愿意从低点做起,真正能将墙上画做成手中饼,对公司有实际贡献价值的员工,才考虑发激励股权。
2. 慎重搭结构
对于将来是搭境内结构还是境外结构不明朗的企业,请考虑由核心创始股东代持激励股权。如果一上来就在境内设立员工持股公司,公司最后实际采用的又是VIE结构,境内员工持股公司结构就白搭,得折腾一遍推倒重来。
3. 发放节奏
预留的激励股权池别一次性发放完毕。比如,可以考虑逐年逐批按照4:3:3或5:3:2的节奏发放。
三、黑脸红脸:员工预期管理
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很多源于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果之间反差产生的失落感。因此,对员工应避免过度承诺,导致员工对激励股权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
律师主要唱“黑脸”,给员工提示激励股权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律师可以敞亮地提示员工,激励股权可能是画饼,可能是墙上挂的美女图。但是,大家一起努力把公司事业做起来时,墙上挂的美女才能变成自家炕上的媳妇,激励股权才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发放激励股权是基于公司对员工长期参与创业和价值贡献的预期,因此会和服务期限挂钩,会有兑现安排与员工离职时的期权回购安排;境外结构下,员工上市前行权会受到限制等。
创业者主要唱“红脸”,给员工讲讲企业理想和愿景,给员工鼓劲、打气。
员工对创业企业正反两方面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和预期,可以减少期权纠纷。
四、专业人士把关
凡是涉及创业企业股权的问题,都是重大问题。期权不仅和股权相关,还和团队建设相关,无疑是创业企业的重大事项。
因此,创业者们至少请专业的创业投资律师朋友帮忙看看、把把关。把把关的成本,也可能是喝喝茶,聊聊天,多个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