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皮具业已经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小手工业,发展成为企业数量超过2.6万家、产业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年总产值接近800亿元的广受注目的行业。2009年以来,在其他行业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而产销量大幅下降时,皮具行业却逆风而上,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现在已成为全球皮具行业最大的生产供应基地,皮具生产工艺也已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皮具业全球供应基地的同时,中国也是全球以皮具消费为主导的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良好和居民中高端收入人群增加的基本情况,尤其反映了中产阶级潜在购买力的增强。但令人尴尬的是,中国市场消费的高端皮具产品却大多不是由中国设计制造,而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美品牌。在中国皮具产品的出口贸易中,自主品牌出口只占10%左右的份额,而90%左右都是代工生产。也就是说中国皮具企业只是获得了产品价值链中区区10%左右的加工利润,而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品牌商和经销商获得。这表明中国皮具业面临从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到拥有设计、品牌等高价值环节的重要产业升级转型的挑战。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皮具业在品牌培育、市场管理、产品设计、品质监控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而制约了皮具品牌特别是高端皮具品牌的成长。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振兴规划,皮革等十大行业被列为轻工业振兴的重点。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促使皮具业名牌战略和高端产业的形成,是中国能否从皮具产业大国、消费大国向皮具产业强国、品牌大国转变的关键因素。
中国皮具产业现状综述
中国皮具业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中国皮革皮具产业格局大体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北方是由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以诸多大型企业组成的以点状分布为特征的北方板块;南方则是由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诸多以片状分布的皮革产业集群所组成的南方板块。总的来说,中国皮具产业的集群分布很明显,皮具市场集中在东南部。近年来,我国皮具产业形成了花都狮岭皮具生产基地、河北白沟箱包生产基地、深圳皮具产业集群、广州市梓云岗皮具城、上海虹口区箱包中心、海宁皮革城等重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形成了特有的区域品牌,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就业的都市产业经济,为我国皮具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中国皮具之都”广州狮岭为例,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的相互促进是狮岭皮革皮具产业集群的一大特色。狮岭镇有8000多家生产型企业和18000多家经营性商户,从业人员超过30万,每天制造200万件皮具产品,年产值200亿,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以及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东南亚以及南非等13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箱包市场55%以上,占欧美大众流行箱包市场70%以上。面对皮具业面临的挑战,狮岭提出了“产业转移就是要引导产业走品牌、创意、时尚之路,推进产业就地提升,将狮岭打造为“品牌之都”、“创意之都”、“时尚之都”的战略目标。另外,狮岭镇从“标准、检测、品牌、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物流、国际结算、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11个方面推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就地提升,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打造,发展设计研发、标准检测、电子商务,促进皮革皮具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以现有的市场集群为基础,努力推动传统的皮革皮具产业提升发展为时尚产业。狮岭的努力有目共睹,其发展也对其它的皮具产业集群的区域有着积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中国皮具品牌的建设情况
当前的国内市场,人们对皮具产品的需求已经从注重使用价值、追求价格低廉转向注重产品的档次和品质、追求时尚性和个性化,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皮具奢侈品消费的巨大市场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表现。在这种社会公众消费行为发生质变的过程中,皮具行业的很多企业却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自创品牌的意识不强,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局部的利益,不愿意在培育自有品牌上做过多投入,没有形成一批为社会大众广泛认知的名牌,或者因为不注意品牌的巩固维护,品牌形象时起时落。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使一些国外品牌或注册地为国外的品牌纷纷打入国内,占据了国内中高档皮具产品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甚至在一线零售大卖场销售的高档皮具中,80%以上都是国外品牌。
在自主品牌建设中,迪桑娜、高美高、万里马、红谷等国内品牌的发展让人感到欣慰。目前,意识到品牌价值并致力于打造自己品牌的皮具厂商已经开始增多,这种努力也将改变中国皮具业“皮具制造、不能创造”的沉闷形象。
中国皮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直以来,产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都是我国具有的优势,因此皮具行业发展迅速,出口势头强劲。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靠优惠政策所构建的优势将会减弱,皮具产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建构在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皮具产业集群之上。在这种背景下,依托现有产业集群或者萌芽中的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从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或者提升已有产业集群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皮具品牌在竞争上的主要差距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中国本土品牌和国外高端品牌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做工和品质”、“品牌历史和文化”,以及“品牌的认知度与媒体曝光度”等几个方面。而实际上这又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本土皮具品牌发展较晚,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是刚刚起步;第二,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品牌目前的管理模式与理念与国际品牌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第三,国外高端品牌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品牌理念、丰富的品牌运作经验、长期的品牌形象积累和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第四,由于国外高端品牌的长期发展及全球化的品牌文化传播,在销售渠道上几乎垄断式的出现在国内最为一线的奢侈品商场或是百货商店。这对很多中国本土品牌来说,是难以企及的。但既然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相比注定有不同的发展进程,那么在国际奢侈品品牌仍然延续其品牌独特的理念和文化传统时,中国本土品牌也可以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为消费者带来共鸣和传统的延续。
皮具产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和挑战
(一)外销到内贸的转型
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环境与需求的压力,国内皮具业采取了一些策略进行应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上涨、出口退税的取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使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皮具企业外销量锐减。转向内销成为许多外销型皮具厂商的必然选择。但是,转型内销也要面对客户分散、库存压力大,以及内销市场退货、压款严重等障碍。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国内皮具厂商长期忽视品牌培育,目前国内的中高档皮具市场已经被国外品牌占据。所以外销到内贸的转型,关键是转型后的配套措施和发展战略。根本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发展品牌战略和高端产业战略。事实证明,高端化、特色化的商品,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都难以受到太大的冲击;而低端的、同质化严重的商品,就特别容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二)产品供应商向市场运营商的转型
在这一点上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这是最为重要也是最难的。国内有很多的皮具企业和市场还没认识到服务运营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服务不只是指提供维护、保养等售后服务,而是从更宏观的产业的角度建立能够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动力的市场运营理念。比如全国最大的皮具成品交易平台之一的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白云皮具城就将融入到整个皮具产业中去,把自己定位为“双运营商”的角色,即皮具产业的综合服务运营商和专业市场的品牌运营商。白云皮具城将从单一的产品供应交易平台提升为融信息交流、创意设计、国际交易、新品发布、品牌汇集的综合平台。
(三)产业集群抱团策略
在皮具业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扎堆抱团”使企业在外部经济、集体效率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作用下,形成较大的竞争力,无疑是对产业发展有好处的。产业集群抱团策略有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区域品牌共享优势。基于人文历史或者专业化市场等因素而形成的区域品牌是园区内企业可以共享的无形资源;二是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信息搜寻成本低和经济变量的集聚构成了园区特有的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三是要素集聚优势。特色工业园区可促进企业的集约化进程,形成专业信息、专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聚集。四是组织系统的优势。“抱团”使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能够迅速将市场需求信息或者新技术转化成产品或服务并推向市场。
中国皮具产业的市场前景展望
皮具品牌战略和高端产业的形成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在时尚产业发达的欧洲一线城市,服装店、鞋店、皮具店的比例大概为2:1:1,欧洲二线城市一般也达到了4:2:1。而在中国,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服装、鞋、皮具店铺的数量比例最多只有42:5:1,。这个比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与欧洲在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方面还存在相当大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皮具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一方面,在皮具品牌战略和发展高端产业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皮具业会主动进行品牌培育,促使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面对争取国际市场中高端皮具份额和营销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中国皮具业为求生存也会被迫提高产业技术要求,创造精品。
原创品牌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指出,与以前相比,消费者在选择皮具奢侈品品牌的时候,对设计感的要求增强,对品牌的历史文化印象有所减弱。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80后的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皮具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这就使品牌必须对整个品牌主张进行重新思考,探索如何在产品、零售和市场宣传领域注入创新性和现代性,使得年轻消费者能够通过这些品牌来表达他们的个性主张。和父辈们不同的是,这些消费新贵群体寻求更现代更有趣的品牌来表达自我,这也使刚刚进入市场的一些现代小众品牌和原创品牌有机会逐步获得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品牌来说,也必然越来越注重这些年轻消费者,因为他们意味着品牌的未来。在皮具奢侈品品牌的经营策略中,这一点也开始得以体现。路易威登、古驰、巴宝莉等传统奢侈品牌都开始强调年轻元素、去LOGO设计、改变传统印象,以期占领更多的新兴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原创品牌来说,这个现象应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们正可以利用新的消费市场形成的过程与传统品牌竞争,争取新一代消费者,培植品牌形象和顾客忠诚度。可以说,这为中国原创品牌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