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外贸在今年上半年又开始了恢复增长之路。据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进出口总值达2547.7亿美元,刷新了08年7月的记录,创历史新高。然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贸易摩擦和其他世界经济变化使得外贸走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国内,由于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也让一些外贸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感到难以把握,中国外贸依然面临艰难险阻。
在如此行情之下,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该如何面临挑战?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前景又如何?在第十二届中国海关与间接税务论坛举办间隙,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冷柏军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冷柏军教授
市场前景依旧良好 将在震荡中增长
冷柏军教授认为,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企业也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进行了调整。就今年的外贸形势来看,跟去年比有较大突破。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去年增长达到25%-30%,这样看来,外贸发展的第三个春天或即将到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靠“三驾马车”来支撑:第一是内需,第二是投资,第三就是进出口。每年进出口会为我国的GDP贡献两到三个百分点。目前经济形势虽然是震荡的,但却在震荡中缓慢的增长。外贸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会承担比较重要的历史责任,所以外贸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值得看好。
人才需求量不减 需要领袖式人物
冷柏军教授表示,目前市场所呈现的人才需求像一个金字塔,普通人才易得,但越往上走越难。因此高端人才必须由大学来培养,然后在商战中锻炼以此来获得人生价值,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培养海关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海关公职人员和国际贸易高级人才。把培养既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商务运作、具备经营技能和决策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目前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中心。作为一个对外发展的窗口,必定需要大量人才为上海的金融与贸易服务。这是对外经贸选择在上海开设教学点的其中一个因素。如何做好金融贸易,实际上还是人才的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性非常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外经贸在上海开设教学中心点归根结底有三大因素:区域优势、人才培养及服务于社会,为上海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自我提升很重要 需尽早完成质的转变
据了解,本科层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学校有600所,研究生层次的有120所,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但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高端市场,只有真正的精英人员才能够带领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领高地,这样的精英人才在我国还是奇缺的。本科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这样一个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需要向着更高的学位努力。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需要读取更高的学位,去完成一个自我提升和质的变化的过程。冷教授表示他鼓励有更多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向更高的学位学习,对自身的发展和就业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